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常识 > 上海普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茶博士家普洱茶)

上海普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茶博士家普洱茶)

对我而言,普洱一词的最早含义,并非那个远在云南的县城。应是在翻阅红楼梦时,看到了贾宝玉喝普洱,后来知道周朴园也喝普洱,溥仪乃至溥仪的祖上也喝这个茶,所谓清廷所说的冬饮普洱,夏品龙井。

虽然来历显赫,但普洱之于我,却是生命中可以承受之轻。之所以是轻而非重。完全取决于我看待普洱的方式毕竟是我沏普洱,而非被普洱所沏。这个态度适用于所有门类的玩家,茶在你壶里,始终是被你所控制,而若被它所累,亦非一句玩物丧志可潦草带过,在我看来,当下为普洱年份、名号、出身所误者不在少数,在我眼中,均系脑残。

我,普茶客,一个喝普洱茶的人。站在2008年的南糯山上,作一次傣家茶的采风。普洱走红以来,它被冠以普洱茶圣山的桂冠,是普洱茶人要来膜拜的所在,而这样的圣山在云南并不只一座,流传最宽泛的便有六大茶山。圣多了,便不以为圣,且这个圣是人封的,不是佛祖封的,不知道用的是哪一个祭坛。

俯瞰下去,是漫山的植株,穿插着大片茶林,钻进密林深处,当地人会带你看很古久的茶树王,我面前的这一棵号称400岁,掩在竹林间,虽说普洱茶原料是乔木种,茶树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历经若干世纪,却只长到二三个成年人的高度,像这样的茶树已是保护性采摘,制成普洱茶的话,价值当然不逊于福建的那株大红袍。

上海普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茶博士家普洱茶

作为传统消费绿茶的城市,上海最终没能抵住普洱风潮,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普洱茶的影子。大家接受普洱是因为能降血脂、能减肥、能养胃,偶尔能听几个行家说有茶气。人们接受普洱茶的原因千差万别,人们出于健康的目的购买,从而避免了大量的持有而使普洱茶异变为投资品,自然也就规避了大部分市场风险。这是上海普洱茶消费没有大面积倒退的重要原因。今天的上海能够不大受行情的影响,除了消费者的增长及理性对待外,上海的茶楼功不可没。这两年来,茶楼有越来越热的趋势,让人看到了一点宋、明以来茶肆鳞次栉比的影子,越来越多的上海人把请人喝茶当作时尚的社交方式。而每家茶馆都在显要位置有普洱茶的推荐。

普洱茶的文化属性很好,是一个有故事的商品,有保存和增值的概念,又有保健美容的卖点,它具备了包装的基础,具备这样特征的商品并不常见,这个题材的稀缺性显而易见。

在静安寺、人民广场、陆家嘴、徐家汇等顶级商圈,高潮迭起般的陆续出现普茶客普洱茶连锁专卖店,做民间家具的山西郭在汾阳路故园推出了普洱茶庄,卖连环画起家的大可堂也在襄阳路租了老房子,打出普洱会所的旗号,上海的普洱江湖一时风声云起,媒体也注意到其间的异动,连篇累牍地描述普洱和茶马古道,田壮壮那部渐已湮灭的德拉姆也重获青睐,重新被摆上影碟摊。

从2005到2007年,上海普洱市场短暂的高潮瞬息减退,相对应的是由普洱消费重镇广东省席卷至全国的危机,风波过后,普洱茶作为一个茶叶的单品却被保留在各家茶店的橱窗里,这个看似悖论的场景源于仅仅一个事实,普洱市场的洗牌是价格泡沫所致,而不是其本身的功能得到质疑,原本喜爱毛峰龙井的上海人在普洱走红的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各个途径了解了这个独特的农产品,因此也积淀下相当可观的爱好者,对普茶客来说,这是风波之后的市场馈赠。普洱茶没有被消费者抛弃,反倒赢得了更广泛的青睐。这是虽然优质的普洱茶有一定升值空间,但它毕竟是食品,不是股票,更不是古董。因此主张品饮而非大量囤茶藏茶,应该是普洱茶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普茶客的会员还在不断增加,如今已有上万名会员,其中更以白领女性居多,更有会员,是从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到上海出差,结果在上海普茶客爱上了普洱茶,欣赏和喜爱普洱茶以及认可普洱茶的养生理念,于是办理了会员卡,并成为长期购买普洱茶的忠实粉丝。

在这个国际大都市,有关普洱茶的资讯,受到了外滩画报、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经济观察报、上海一周等上海主流媒体的关注,连日本最大的NHK电视台、意大利奢侈生活杂志TATLED,以及各大门户网站均报道过普洱茶在上海掀起的热潮。2008年是普洱茶产业最低迷的时期,但上海著名的申江服务导报上记载了这样一段话钟爱普洱的茶客,有一个风雅的名字叫做‘普茶客’。这个说法把很多本不相关的风雅人,归入了一个组织。现今上海的普茶客也越来越多。夏商,转载自普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