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销行万里(日春勐润普洱茶如何)
- 茶叶常识
- 用户投稿
- 2025-03-31 16:15:48
普洱日销行万里单,一年四季茶叶不断货。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一种茶叶,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而且有很多人喜欢喝普洱茶,因为普洱茶不仅口感好,而对于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辨别普洱茶的真假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看外形。真正的普洱茶,茶汤清澈透明,颜色呈琥珀色,而且香气持久,滋味醇厚。如果是劣质的普洱茶,茶汤会有一股霉味,而且颜色发暗,没有光泽。二、看汤色。
平生足未践思茅,普洱名茶是至交。炼字未安吟苦处,一杯清洌助推敲。
茶。绿带环坡接翠霞,村姑聚,笑语满山洼。茶。普洱名扬誉迩遐,优良质,四海竟相夸。
茶。求教诗词致友家,香飘远,不觉日西斜。
普洱名茶销万里,京城饮誉上红楼。而今改革放开好,精茗香飘五大洲。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在许多人印象中,茶马古道在西南边陲,马帮经年累月穿越云贵川藏高原密林,向边境输送黑茶、普洱等必需的口粮茶。其实在北方内陆腹地,也有一条茶马古道,跨中蒙俄三国,越欧亚大陆,向北,向西,大量输送中国的茶叶,换回异域的特产、物资或是真金白银,这就是由晋商开辟的一条国际内陆商业通道——万里茶道。而这条茶道的中国境内中枢要地就在咱河南南阳社旗赊店镇。
2012年,中国政府就启动了万里茶道申遗项目,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而在2019年国家文物局确定的万里茶道中国境内45个申遗点中,河南占10个。沿途星星点点,或漫连成片,生发出无数悠远的故事,大批风流人物及商贾会所,今天仍然能寻访到诸多遗迹,串联起万里茶道河南段内的清晰图景。
3、2020年的普洱茶春茶季,行情会怎么走呢?
2020年刚开年,中国就遇到了这样的疫情灾难。本来2019年的经济就非常低迷,这次灾难对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今年的春茶行情无疑也是负面。但也无需过度悲观,也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普洱茶分三六九等,整体价格会落点,但降幅不会大。
普通普洱茶。它的价格近十年涨幅不大。属于刚性需求的范围。但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因为它的产量很大,需求会降低,价格也会相对降低。但他不会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古树普洱茶。虽然近十年价格涨幅很大。但它的产量小,也是有需求的。再加上近十年茶农的收入不菲。每家都有大量的储蓄。并且每家都盖好房子,买了汽车。所以,古树普洱的价格低了,茶农不大愿意卖出。他们也会把自家的古树普洱收藏起来。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市场的供应量。所以,品质好的古树普洱价格不会降得太多。同时,他们有固定的和一些潜在的消费者。
2020年的普洱春茶行情有喜有忧,喜忧参半。但同时是新入行者的一个福音。
今天茶叶价格应该会有很大影响吧,普洱古树茶的价格也会有下降,游客不去茶山瞎给价格,茶农也会理性点
4、老茶客是如何鉴别普洱老茶的?
最简单的就是根据包装纸啦!
前几天,茶友“未生生”给懂茶帝发来一款普洱茶(见下图),问道:“请帮忙看下这款茶饼真伪,据说是90年代的。”
就此,小懂专门请教了中茶公司的专业人士,了解到,中茶并没有推出过这款茶,基本可以判定为假。专业人士的解释如下:
“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公司”为中茶公司上世纪1950年9月至1952年11月、1955年1月至1958年4月的单位名称。自然此类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50年代,且是有计划生产。因当时国家对食品标签标识管理松散,且政治性变更单位频繁,60年代仍有一定量生产。
真正的正品,现市面上根本见不着,偶尔私人手里可见,叫价都在30-50万元(小白们,死心吧),且外包棉纸都已破烂,卫生质量也差,但就是有人愿意要。
有多少人把手里“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公司”的茶饼,当做宝贝的?请自觉面壁思过。
为了帮助大家辨清中茶老茶的包装纸,小懂特地整理了一份“省公司”的名称变迁和隶属关系表。一起来看看。
▲“省公司”名称及隶属关系变迁表(参考中茶公司相关资料,懂茶帝制表,点击可查看大图)
上表中,1992年7月“省公司”更名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沿用至今。2007年中茶又注册了“云南中茶茶叶有限公司”,与前者一直并存。
亲们,参考资料来自中茶云南省公司志,是比较详细且准确的,果断收藏起来吧!将来遇到老中茶,虽然很难从茶品本身去辨别真伪,但可以对照公司在不同时期的名称,有时说不定能一眼看出来!
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欢迎关注我们哦!
依据个人经验,辨别普洱老茶的方法有几种
1.看干茶外形:由于茶叶存放的时间较久,普洱熟茶的色泽已变成红褐油润。普洱生茶褪去黄绿、青绿色转为黄红或红褐色且色泽均匀。用手捏饼会有蓬松感。
2.闻茶叶香气:老茶有自然的陈香韵味,没有其他杂味。当然也要符合两点,一个是时间老,一个是原料好。
3.开汤:老茶通常冲泡后叶片不展,有些还会呈木化现象。
4.尝滋味:老茶经后期转化,滋味浓醇甘润,滑顺自然耐泡,无刺激性,香气醇和
5.看叶底:品质好的普洱生茶,老茶叶底富弹性,有光泽。
5、您知道“十大名茶”是指哪些茶吗?
十大名茶一、西湖龙井二、洞庭碧螺春三、黄山毛峰四、庐山云雾五、六安瓜片六、君山银针七、信阳毛尖八、武夷岩茶九、安溪铁观音十、祁门红茶(详解)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2、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3、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5、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6、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一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9、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10、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普洱,龙井,碧螺春,毛尖,铁观音,白茶,大红袍,
关于十大名茶,版本和说法都很多,查询资料,下列十种较为认可(不是绝对),当然还有其他版本。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简化称为龙井。具体产地是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为茶中之华。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13.6~15万个。外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
春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号称“三鲜”即香鲜浓、味道醇、色鲜艳,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别具一番风韵。

庐山云雾茶是绿茶类名茶。产于江西庐山。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从明代起始称“庐山云雾”。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从平地起,飞峙江湖边,北临长江,甫对鄱阳湖,主峰高耸入云,海拔1543米。山峰多断崖陡壁,峡谷深幽,纵横交错,云雾漫山间,变幻莫测,春夏之交,常见白云绕山。有时淡云飘渺似薄纱笼罩山峰,有时一阵云流顺陡峭山峰直泻千米,倾注深谷,这一壮丽景观即著称之庐山“瀑布云”。蕴云蓄雾,给庐山平添了许多神奇的景色,且以云雾作为茶叶之命名。
六安瓜片是著名绿茶,也是名茶中唯一以单片嫩叶炒制而成的产品,堪称一绝。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六安瓜片”,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其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
君山银针属于轻发酵茶,是我国黄茶中的珍品,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传统名茶。冲泡时尖尖向水面悬空竖立,继而徐徐下沉,头三次都如此。竖立时,如鲜笋出土;沉落时,像雪花下堕,品饮之时,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故得其名。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地区,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信阳毛尖(绿茶)风格独特,质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饮后回甘生津,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栗子香。
武夷岩茶是著名乌龙茶品种,产于福建北部“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锯概括得最为简练,即“活、甘、清、香”四字。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这种茶最适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质独特,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还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铁观音同为著名乌龙茶品种,产于福建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芳”。
6、中国的顶级旅游胜地你知道在哪吗?
个人认为最美的是,新疆克拉玛依魔鬼城
我觉得呼仑贝尔草原是我国顶级旅游胜地之一。
该草原位于我国内蒙古,是众多古代文明、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在世界史上占据较高地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个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这里被人们盛赞为北国碧玉,人间天堂。
特别是夏天这里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是避暑度假的胜地。一场细雨过后,一览草原风光。美丽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蓝天白云、碧草绿浪、湖水涟漪、牛羊成群、点点毡房、袅袅炊烟,整个草原清新宁静。茫茫无际的牧场,传来悠扬的牧歌,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远远望去,好像是白云飘浮在山间,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微风吹过,草浪滚滚,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是我最理想的旅游圣地之一。
我感觉桂林漓江不错,怎么说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人间仙境,海拔高,冬暖夏凉,好地方。
7、“天下之茶闽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北苑贡茶为何能成贵族珍品?
宋朝时期茶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根据《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其中,片茶就是蒸青团茶,散茶则为蒸青散茶,不是后世的炒青。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团茶在蒸青以后,还要经过压榨、研茶等工序以后,用模具做成龙团凤饼,而散茶则是蒸青完成后,在适当加工烘干。根据宋人饮茶习惯和文化风气,片茶是当时的主流,皇宫内院和上流社会,都是饮用片茶为主,只有民间百姓,特别是家里不富裕的人家,才会购买和饮用散茶。
在当时的观念中,散茶相对来说,价格低廉,制作简单,是上不了台面的茶叶。宋朝片茶中,又以北苑贡茶最为出名。当然,在封建社会,上供给皇家的肯定最好的茶叶。虽然除皇家以外的上流社会,无法饮用御茶,但上有好下必附,民间仿造龙团凤饼茶非常多,饮茶人也以此为荣。
北苑贡茶出产自福建建安以东三十里的凤凰山一带,差不多是今天的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方向。这里属于今天的华南茶区的范围,自古盛产名茶。一方面是境内多山地丘陵,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而且根据现代土壤酸碱度测定,属于典型的山地红壤,酸碱度pH值在4.5~5.5之间,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再加上福建地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高于15度,降雨量非常丰富。这些生态条件,都为茶树生长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
所以,自从福建建安地区从南北朝时引种茶树以来,茶叶的品质就一直非常出众。虽然在唐朝后期以前,这里的茶叶并不出名,但主要原因是位置偏,不在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内,还属于比较蛮荒地带。但是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建立闽国,当地茶叶开始被重视,得到极大发展。南唐吞并闽国以后,曾舍弃阳羡茶而独爱北苑茶,将其作为皇家贡品。甚至,南唐统治者多次将建州茶送给北周王朝,以换取短暂和平。
到了宋朝开国以后,北苑茶的春天正式来临,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茶。欧阳修曾有诗云:“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北苑茶产自建安动三十里之凤凰山,为啥却叫北苑茶呢?关于北苑茶名字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以地为名。宋代杰出的史学家、科学家姚宽认为,“建州龙焙,面北,谓之北苑”。也就是说,当时北苑茶的御制茶坊在建州地区,当地地名叫北苑。另外一层意思,面向北方,而北方在哪里,当然是当时的京城开封。给皇帝制作御茶的茶厂,大门对着皇帝家门口开,也算说的过去。所以,以茶场地名命名,叫做北苑贡茶。
以人为名。写过《梦溪笔谈》的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则不这么认为,根据他著作《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的解释,“建茶之美者号“北苑茶”。今建州凤凰山,土人相传,谓之北苑,言江南尝置官领之,谓之北苑使。”北苑茶出名在唐末及后来的五代十国,南唐时即有李氏善制茶,被封为北苑使。因为他制作的茶非常珍贵,后来人都称之为北苑茶。所以,到了宋朝时期,北苑茶已经出名,后世由此延用。
前面已经讲过,福建地区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合种茶。陆羽《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也说:此地“山川特异,峻极回环,势绝如瓯”,“厥植惟茶”。
北苑茶品质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否则不可能被选为贡茶。笔者认为,北苑茶之所以能够成为贡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朝统治者的偏爱。北苑贡茶历经两宋三百年而不倒,跟皇帝们自始至终的喜爱是脱不了关系的。许次纾《茶殊》记载:“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
北苑茶在宋太宗时期就成为贡茶,“圣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飲,龙凤茶盖始于此。”到了宋朝第三个皇帝宋真宗咸平年间,丁谓出任福建转运使,专事监造贡茶,并且创制了大龙团凤饼,得到真宗赏识,被封为晋国公。仁宗时蔡襄任福建转运使,又改小龙团。
小龙团在当时非常珍贵,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有过详细描述:“茶之品莫贵於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也正是丁谓和蔡襄的大力创新,博得皇帝喜爱,北苑茶成为岁贡之御茶,而二人也得以加官晋爵。苏轼有诗云:前丁后蔡相宠加”。
说到宋朝皇帝偏爱北苑茶,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宋徽宗。宋徽宗诗画双绝,对茶道文化也非常有研究,不但自己点茶品饮,与人斗茶,还写下了一本茶学专著《大观茶论》,对北苑贡茶详解著述。也正是宋徽宗的喜爱,使得北苑贡茶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顶峰。不管是北苑茶的品类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宋朝初期。根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北苑岁贡片茶二十一万六千斤,相比太平兴国初年的“岁贡大龙凤团茶各二斤”,多了太多太多。
北苑贡茶属于蒸青团茶的一种,但与唐代时期的蒸青团茶做法,又有明显不同。唐朝时期,蒸青团茶蒸青完成后,不要加水研磨,直接放置模具中压饼烘干,所以还能相对完整的保存茶叶的形状。所以,唐朝喝茶主要是煎茶法,将茶饼敲碎放置在茶具中煎煮后饮用。
宋朝龙团凤饼的制作工艺,在蒸茶以后,必须压榨去汁,将茶叶内含的膏体清除干净,加水研磨以后,再用模具制成片茶。这种制茶工艺制作出来的茶叶,基本上看不出茶叶原生形态。说白了,就像是麦子磨成面粉再做成大饼,已经看不到麦粒的样子了。这是宋朝片茶最特别的地方,前面每人这么多,后代也每人这么干,唯独两宋三百年如此制茶。这就是所谓的“既蒸而研”制茶法。
采用这种方式制成的茶饼,煎茶肯定不好喝,就是一团浆糊。所以,宋人又发明了点茶冲饮法,利用特制茶筅旋转搅动,形成一盏纯白汤色的茶来喝,并且由此形成了十分盛行的斗茶文化。
北苑贡茶的兴盛还得益于宋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文赋。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言中评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茶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以天子之尊为北苑贡茶发放了最高质量等级证书。
宋南剑(南平市)状元黄裳曾说:“闽中之茶,尤天下之所嗜。”《品茶要录》认为:“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赞美建茶:“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欧阳修对北苑龙风团茶极为钟爱,尤喜北苑新茶:“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陆游亦曾为武夷茶作诗《建安雪》赞曰:“建溪官茶天下绝,各味欲全须小雪。”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云:“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对北苑龙团凤饼茶的采制加工、斗茶烹煮和品饮北苑贡茶无上的满足感作了详尽的描述。
名冠天下的北苑贡茶也催生了多部茶学名著的诞生。据统计,宋代茶书绝大多数是关于建安茶事的,共有16部之多。曾任福建路转运使(治所在北苑茶所在的建宁府)的丁谓撰《北苑茶录》(或作《建安茶录》);蔡襄所著的《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的一部茶学力作,述建安茶与茶器的烹饮艺术;宋子安为了弥补丁谓和茶襄对北苑茶记录的不全而新撰《东溪试茶录》,记北苑茶焙、茶产差异等;福州人刘异作《北苑拾遗》,重点对建安茶器的使用进行了详细描述;建安人黄儒撰《品茶要录》,对建安茶的品质鉴别进行专业论述;建阳人熊蕃撰《宣和北苑贡茶录》,为北苑茶配图说明;赵汝砺撰《北苑别录》,叙述御园地址、采制管理方法、贡品种类及其数量等;吕惠卿撰《建安茶记》,今佚;章炳文撰《壑源茶录》;罗大经撰《建安论》。佚名的还有《北苑煎茶法》、《北苑修贡录》等。
正是文人墨客对北苑高水平的制茶和品茶技艺的高度赞赏,加上至高无上皇权的御用,成就了北苑贡茶名冠天下的王者地位,在茶的种植、制作、品饮艺术和精神追求上矗立起一座中国茶史上难以逾越的丰碑。
高品质北苑茶的出现迎合了宋代社会对奢侈风尚的追求。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以来长期动荡的政治格局,重文抑武,鼓励官员追求物质享受、及时行乐,官僚士大夫阶层开始盛行诗酒宴会、娱情奢靡之风,享乐思想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同时,随着坊市制度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小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庶面貌,正如柳水所记:“(汴都)金谷园林,平康巷陌,触处繁华。”(《凤归云》)加藤繁在《中国经济史考证》中指出:“当时(北宋)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豪门贵族们吃厌了酒肉,必然催生对以雅尚著称的斗茶游戏和高档茶品的追求,精致高档且可以成为身份标志的北苑贡茶成为他们追逐的对象。苏轼的《寄周安孺茶》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颇见纨中,齿牙厌粱肉。小龙得屡试,粪土视珠玉。团风与葵花,碔砆杂魚目。贵人自矜惜,捧玩且缄椟。”秦观《满庭欢·咏茶》云:“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风,初破缕金团。”词中北苑名品密云、龙风团茶成了这场高雅宴会的明星。宋人洪咨夔《汉宫春·老人庆七十》词云:“欢醉后,呼儿烹试,头纲小风团茶。”刘过《临江仙·茶词》:“红袖扶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高标终是绝尘氛,两箱留烛影,一水试云痕。”黄庭坚《满庭欢》词云:“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
在君王享乐主义的鼓励下,宋人对北苑贡茶的需求大增,但由于采制成本太高,高等级的茶品只能上贡皇帝享用,这就带动了北苑周边大量官熔和民焙的发展。最高峰时,北苑及其周边的公私茶焙多至1336所,其中32所为官焙。
宋朝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独树一格,十分特别。也正是这种特别,茶贵且繁琐,没能真正传承下来。北苑贡茶随着宋朝的灭亡,也逐渐衰落下来,再也不复当年盛景。
北苑贡茶在宋代名冠天下的原因首先得益于北苑贡茶产地的独特地理优势,有着适宜茶叶生产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其次,在贡茶的制作上不断创新,形成了斗茶品茗艺术,将茶饮艺术化并升华到高雅的精神境界,文人墨客的诗文歌咏和独到的茶学论著不断推高北苑贡茶的知名度;最后,宋代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君王对享乐主义的鼓励使奢靡之风盛行,北苑贡茶成了达官贵族们显示身份和享乐的奢侈品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