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常识 > 茶越耐泡越好吗(普洱茶耐泡的原因)

茶越耐泡越好吗(普洱茶耐泡的原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茶叶的耐泡性成了品评普洱茶的一个指标,导致很多初入茶圈的朋友误以为耐泡茶就是好茶,甚至把它拖出来作为鉴定老茶陈年或者新茶陈年的通用指标!其实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耐泡性对普洱茶来说是一文不值的,是一种不准确,不恰当,不科学,不负责的配方!

一款茶是否耐泡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用评价杯测试,即长时间浸泡后茶汤的浓度;另一种是用常规的酿造方法。看这茶最多能泡多少泡。

前一种方法看似客观,但没有实用价值。因为它衡量的是茶叶提取物的大概总含量,含量大只能证明茶叶的物质丰富,并不代表越丰富越好。比如有些野生茶物质丰富,但苦如黄连,难以入口,甚至有毒。有些平台茶经过测试也很丰富,但是比较苦。怎么能说是好茶呢?

后一种方法看似很实用,但主观因素太多,不可取,因为冲泡次数受茶叶本身的水浸出物在沸水中沉淀速度的影响。图示:茶样有A、B两种,每种8.5g,同样用100CC有盖碗冲泡,每次出汤10秒。结果,茶A冲泡15次后仍有茶味,茶B冲泡12次后就淡了。看起来茶A更耐泡,但6秒出来,茶A能达到18次,茶B却达到24次。由此可见,茶样B出来的速度比茶a快。

事实上,客观分析茶叶的内涵物质、水浸出物和沉淀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茶量、冲泡时间、冲泡设备、水温不变的情况下,至少还影响以下因素:

普洱茶最值得骄傲的特点就是越做越好。它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云南大叶,在所有茶叶品种中占有主导物质。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的茶叶,自然不能去和其他小叶种的茶叶PK,这是欺负小的。即使是云南普洱茶产区的大叶种,其内在物质含量也有所不同。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无性系云康10号、云康14号等品种的理化成分不同,所占比例也不同。这些茶树加工出来的普洱茶,品质特征各不相同,如何通过耐泡性来判断呢?

茶越耐泡越好吗,普洱茶耐泡的原因

从同一茶园鲜叶的嫩度来看,一芽二叶三叶的嫩叶比高档嫩茶更耐泡。如果采集一定量的茶梗,茶梗中含有较高的氨基酸和香气物质。它的质地比树叶硬,耐泡性比树叶高。在不同的茶园,嫩度高的茶比嫩度低的茶更耐泡。

一般春茶比秋茶含的物质多,所以比秋茶更耐泡。

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条件,采摘时间不是越早越好。太早了,芽叶还没有完全成熟。虽有一定的鲜香,但所含物质不够,口感不突出,芽叶表面硬度不够,茶料浸出过快,抗起泡。如果采摘得太晚,叶子就没有味道,里面的营养成分也会随着叶子的生长而被运走,逐渐发展成木质化,导致茶叶的价值丧失。

如果在制茶过程中揉捻过多,叶子的细胞壁破坏越多,水浸出物溶出越快,泡阻也相应降低,所以茶味苦而重。反之,揉成泡沫条时,细胞壁破坏不够,茶汁不易沉淀。这种茶耐泡,但味道清淡。浅发酵度比深发酵度更耐泡,生茶比熟茶更耐泡。

有人说老茶比新茶耐泡,也有人说新茶比老茶耐泡。从理论上讲,一款茶由新茶经过几十年的存放,变成了老茶,最终茶味消散,变成了无味的古董。当然不是抗泡沫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茶产品的耐泡性和存放时间并不是简单的向上或向下倾斜的直线,也不是简单的抛物线。事实上,它们更像波浪线:也就是说,它们在一段时间内更耐泡沫,但在一段时间内不耐泡沫。

比如一款贮存期刚好达到最佳饮用期的老茶,就像一个熟睡的人。为了保证自身的功能运转,它会关掉一些能量消耗等级,为身体保存能量。节能的老茶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唤醒它。茶越老,醒的时间越长。比如我们在冲泡老茶的时候,要多洗一次茶,让茶中的物质沉淀释放出来,冲泡出来的茶口感更好。老茶是否比新茶更耐泡呢?

无论是紧压茶还是散茶,紧压茶的紧度(无论是机压还是手压)、茶条的完整与破损、茶叶撬制过程中茶叶形状的变化,都明显影响着茶制品的耐泡性。

看完这八个因素,你会轻易说普洱茶耐泡吗?我们在讨论一款茶是否耐泡的前提,一定是这款茶值得我们讨论,也就是首先它一定是品质好的茶,值得我们78泡、10泡、20泡的尝试。试想:苦、涩、臭的茶有多少泡值得泡?所以耐泡是好茶的特性之一,但不是鉴别的因素。所以,耐泡性应该作为一种好茶的享受,而不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