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的茶文化外交
- 茶叶常识
- 用户投稿
- 2025-03-07 09:42:43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
——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习近平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徐悲鸿大师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赏。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编者注)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我们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这句中国古诗来形容中巴关系再贴切不过了。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止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进程。20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在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巴西出产的茶叶赢得了广泛赞誉。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
——习近平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的演讲
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和“茶叶之路”都经过蒙古。中国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双方可以共同研究如何合作。
——习近平2014年8月21日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发表题为《策马奔向中蒙关系更好的明天》的署名文章
外交的目的是为国家安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社会经济发展争取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的外交既受国内局势与世界形势的影响,也与领导人的风格与思维紧密联系。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着极期复杂的世界形势,同时也而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这就是更需要我们以更超群的智慧和定力,科学判断时代潮流的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和环境的变化特点,以战略的高度和前瞻的视野因应国际风云变幻,全面推进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道路。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以高瞻远瞩、朴实睿智、亲和诚恳、互惠包容、原则坚定的外交风格,在世界外交舞台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习近平主席的外交实践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对茶史、茶事以及茶文化的应用独具慧眼。深研茶叶和茶文化在习近平外交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清晰地看出根据外交场合的差异,茶叶和茶文化所承担的外交角色也各不相同。
在习近平主席亲和平易的外交风范中,茶叶和茶文化是承载中外友谊的重要使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目前世界的50多个茶叶种植(地区)、120多个国家(地区)20亿人的饮茶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源自中国,中国与世界很多国家也因茶而结缘。习近平主席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种缘分来加深与各国人民之间的情谊。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出访俄罗斯,在论述发展中俄合作共赢关系时,把中俄油气管道称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并与中俄“万里茶道”相提并论。史载,17世纪初期茶叶已经在俄罗斯贵族阶层广泛流行,17世纪中期茶叶成为西伯利亚等地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到19世纪末期中国输往俄国的茶叶达到每年3万多吨,中俄两国商人开通了始于中国南方各产茶省经恰克图集散并直达俄罗斯、中亚及欧洲腹地各大中城市的“万里茶道”。以“万里茶道”来映衬中俄传统友谊和能源合作,显得十分贴切。此后,习近平主席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演讲时,又一次提到中国茶叶和茶人所代表的中巴友谊:“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哪怕远隔重洋,中巴之间仍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习近平主席外交战略布局中,茶叶和茶文化是提供重大国际合作借鉴的重要载体
从公元前100多年开始,以中国为起点,先后开通了陆海两种丝绸之路,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带着古老东方的神秘习气,被大量地输送到东亚、东南亚、中亚、阿拉伯与欧洲等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的商品和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丝绸之路的存在与发展,是中华民民族“强而不霸”、“利济天下”的有利证明。2013年9月7日访问中亚、10月3日访问东南亚时,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及建设方略,此后又在多个外交场合提及和深化这一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架构;除中亚、东盟外,还积极倡导蒙古、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国家和区域参加“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既属于亚洲,更属于世界;既考虑了经济合作,又包含着地缘政治和文化交流的背景和内容;既考量了国家经济发展空间和发挥中国的高速铁路优势。“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就获得国际国内的热烈回应,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构建国际新秩序方面的重大贡献,也是习近平最重要的外交创见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建设性态度。
在习近平主席“和而不同”的外交策略中,茶叶和茶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理念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不仅“茶为国饮”,而且茶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饮茶代表着一种儒雅、清静、廉洁、平各的境界,在国人认为“和”最能体现茶德。在习近平的外交策略中,始终把推介和宣传独特的中华文化摆在重要的位置,并以此为基点,推出了“与世界相通的中国梦”、“合作共赢的义利观”、“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准则”等重大外交理念,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借茶与酒来比喻中国、欧洲文化的异同,并阐明不同文明之间要平等宽容地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道理。他说:“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储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即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时,又多次论及丝绸之路与中国茶叶,“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他以此来回顾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并借以证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与包容性,倡导以文明平等、文明和谐取代“文明冲突”、“文明对抗”,以文明交流互鉴开创世界和平发展进步的新路径。
两三千年前,中国先民所食用或饮用的“神奇的东方树叶”,以其消渴解毒】祛滞益生等效用,日益成为中国及至全世界的大众之饮。茶本温和,醇香所及,世人难以回避她的绝代风华。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总是在润物无声中化民成俗。我们相信,中国茶业和茶文化,应该能够为世界的各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的茶人,也应许能够在中国梦与世界的共通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