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降血糖的功效吗(三种茶叶降血糖)
- 茶百科
- 用户投稿
- 2025-04-20 12:37:59
最近,茶叶研究人员发现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如茶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世界上有超过3亿糖尿病患者。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加。据估计,到2010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可能达到6300万,居世界首位。糖尿病病程长,易诱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在降血糖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因此,寻找高效、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降血糖因子是汉代以前的迫切需要。
茶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因为它含有许多天然活性成分,并具有许多保健功能。在中国和日本民间,人们用粗老茶来降低血糖。随着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美国率先研究茶叶的保健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茶叶的降血糖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现将茶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茶叶活性成分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茶多糖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由糖、果胶、蛋白质等组成。其中,多糖部分包括水溶性多糖如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甘露聚糖等。茶多糖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血糖和血脂,从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清水岑夫(1987)发现,茶多糖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血糖明显下降,最高下降率达40%。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500mg/kg,给药7小时后观察降血糖作用。王晓刚等(1991)报道正常小鼠分别灌胃50mg/kg和100mg/kg茶多糖,小鼠血糖浓度分别下降14%和17%。而正常小鼠腹腔注射25mg/kg和100mg/kg茶多糖后,血糖浓度分别下降48%和52%。因此,不同的给药方式有不同的降血糖作用。IsikiK.等(1992)发现腹腔注射茶多糖可降低大鼠血糖;将茶多糖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改善。王东风(1994)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40mg/kg,12小时后检测血糖含量,发现比对照组下降12%。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100mg/kg后,7小时后血糖浓度下降47%。李等(1996)讨论了用不同方法从中低档绿茶中提取的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以丙酮为溶剂提取的茶多糖生理活性最高,降血糖效果最好。茶多糖还能降低肾上腺和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浓度,同时能增加肝糖原。他们认为茶多糖对糖代谢的作用类似于胰岛素。周杰等(1997)也报道小鼠腹腔注射50mg/kg茶多糖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0g/kg。TadazuT.等(1998)将茶多糖给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高血糖模型大鼠灌胃,发现其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陈海霞等人(2002)研究了来自低级绿茶的茶多糖对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400mg/kg茶多糖对正常小鼠和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吴建芬等(2003)对茶多糖的降血糖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预防性给予茶多糖4周,四氧嘧啶造模3天后,观察茶多糖对血糖和肝脏SOD、GSH-PX、MDA的影响。给予嘧啶高血糖小鼠茶多糖6周,观察其对血糖和肝脏葡萄糖激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糖主要通过提高抗氧化功能和增强肝脏葡萄糖激酶的活性来发挥降血糖作用。陈建国等(2003)从老茶树的粗老茶叶中提取茶多糖,研究其降血糖和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结果表明,茶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三多一少”症状,明显降低其空腹血糖,控制其饮水量,促进其体重恢复,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这个结果与以前用粗制老茶水提取物治疗糖尿病是一致的。据蒋和元等(2004)介绍,茶多糖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有降血糖作用,这可能与茶多糖能减轻四氧嘧啶对胰岛细胞的损伤或改善受损细胞的功能有关。倪德江等(2002)比较了不同茶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认为各种茶的茶多糖在设定的低(200mg/kg)、中(400mg/kg)和高(800mg/kg)剂量下对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中茶多糖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唐等(2000)比较了大鼠服用茶多酚前后,发现茶多酚改善了鳙鱼的糖耐量。然后他们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模型,测定了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口服葡萄糖、蔗糖和淀粉0、1、2小时后血糖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茶多酚能抑制糖尿病大鼠口服蔗糖和淀粉后1小时和2小时血糖升高,稳定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一氧化氮含量,降低内皮素含量。因此,茶多酚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稳定血糖含量。推测茶多酚为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体内蔗糖和淀粉的分解,增加排泄,最终抑制口服蔗糖和淀粉后血糖含量的升高。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长期代谢异常导致肾小球损伤而引起的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方等(1997)观察了茶多酚对6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茶多酚能显著缓解糖尿病肾病的各种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腰酸背痛、面足水肿、四肢麻木等。进一步观察茶多酚对糖尿病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发现服用茶多酚后,患者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而肾血浆流量增加,而血液循环复合体无明显变化,说明茶多酚可以减少或消失患者的尿蛋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功能。陆颖等(2000)研究了茶多酚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能显著减少尿量和尿蛋白排泄量,抑制血液循环复合物(CCr)的增加,同时显著降低尿液中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含量。ET-1和TNF-a被认为是诱发糖尿病肾病伴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因素。ET是一种强大的有丝分裂原,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TNF-a引起上皮细胞溶解,促进肾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肾间质纤维化。茶多酚对ET-1和TNF-a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可以在分子转录水平上抑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肾脏病理检查显示,茶多酚治疗可明显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直径增大、系膜区弥漫性增宽、膜基质增多等病理症状。从计算机图像的半定量分析可以进一步推断,茶多酚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王贝等(2002)报道,茶多酚能有效抑制早期糖尿病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下降,降低脂质过氧化物蛋白的表达水平,延缓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的表达。研究发现,茶多酚可以减少肾脏皮肤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张彤等(2003)认为高糖可导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活性氧增加,茶多酚白杨可以有效干预。王锴等(2004)研究了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对活性氧产生的影响,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肾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而茶多酚可以通过干扰氧的产生影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预防糖尿病。陈清照等(2003)探讨了茶多酚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检测了血清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过氧化氢酶凝胶和肾脏病理,发现茶多酚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茶色素是一种多酚物质,主要由从茶叶中提取的儿茶酚胺组成。经过化学结构转化,形成由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组成的混合物。茶色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已基本进入临床阶段。米舒(1998)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茶色素具有多方面的双向调节防治作用,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具有双重防治作用。黄蕾等人(1998)发现茶色素和阿司匹林的组合在治疗II型糖尿病的微循环障碍中是有效的。牟舟等(1998)认为茶色素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陶春香等(1998)报道茶色素是治疗型糖尿病非常有效和安全的药物。2-微球蛋白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血中2-微球蛋白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损害,常被提示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前期。蒋等(2000)检测了21例糖尿病患者口服茶色素胶囊前后血中2-微球蛋白的含量,发现茶色素可降低其含量,有利于糖尿病的防治。张等(2001)观察了茶色素对162例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色素能改善血糖控制,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有效降低血糖和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缓解微循环障碍,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徐辉等(2002)观察了茶色素对33例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发现茶色素的降糖、降脂、降粘作用不如前人报道的明显。推测这种变化可能与观察时间、剂量和剂型有关。夏成云等(2002)讨论了茶色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内皮素(UEF)排泄的影响。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尤其是肾脏内皮素的产生明显增加,导致UEF排泄增加,而茶色素可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尤其是肾脏内皮素的产生,从而减轻内皮素的负面作用。然后,他们检测了68名口服茶色素胶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浆内皮素(ET)。结果表明,茶色素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和GMP-140水平,从而改善和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康等(2003)对85例口服茶色素胶囊的糖尿病患者的微量元素、2-微球蛋白和微循环进行了研究,发现茶色素能显著调节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三微”,因此茶色素能有效防治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
2.茶叶及复合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蔡(1979)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表明,其有效率高达70%。邓等(1998)将绿茶和红茶制成干粉,分别以0.5%、1%和2%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或制成0.6%、1.2%和2.4%的茶汤,饲喂健康老年大鼠。结果表明,各治疗组老年大鼠血糖含量明显下降。胡一秀等(2002)研究了砖茶对正常小鼠血糖、血脂和血清尿素氮的影响,发现血糖含量随茶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究其原因,可能与茶叶用量、产地、品质、加工工艺、动物种类的差异有关。尹学哲等(2004)观察了蔗糖或淀粉和绿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糖耐量的影响,并通过比色法测定了绿茶提取物对-葡甘露聚糖酶和-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能显著改善蔗糖或淀粉负荷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在糖尿病相关酶的抑制试验中,绿茶提取物对-葡甘露聚糖酶的抑制活性较强,而对-葡甘露聚糖酶的抑制活性较弱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许多植物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有研究者利用茶叶与某些植物在降血糖方面的互补作用,研制出疗效较好的复合茶。刘秀姝等(1995)研究了降糖茶(黄芩、知母、地黄、茶叶等)的作用。)对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症,并认为降糖茶可以预防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症。林景兰等(1996)用降糖茶(山药、地黄、黄芪、绿茶)治疗型糖尿病患者,发现治疗组的降血糖指数相应提高。何明等(1996)报道梅山降糖茶(山药、地黄、黄芪、绿茶)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任汉阳等(1997)用金圣玉泉茶(茶叶、山药、枸杞、乌梅、菊花等。)治疗46例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杨丹等人(1999)服用生肌茶(人参、山药、龙芽草、茶等)。)给大鼠和小鼠10天。结果表明,能降低正常血糖含量,显著降低盐酸肾上腺素和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石根勇等(2001)认为降糖茶(茶叶,茶多糖)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增强其糖耐量。文华等(2001)观察了参叶降糖茶(茶多糖、茶多酚、茶儿茶素)治疗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发现参叶降糖茶是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药物。贾春华等(2002)研究了普达茶(苦茶、茶等)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蒲大茶能明显降低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有效改善糖耐量异常,改善多饮、多食、夜尿等症状。但对血清胰岛无明显影响。夏玉存(2002)观察了山楂茶(山楂、黄精、桑白皮、绿茶)的临床应用,认为山楂茶可用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辅助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具有较好的康复保健作用。邹等(2003)报道桑宁茶(桑叶提取物,茶叶)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症状,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郑等(2003)运用瓜神茶(苦瓜、人参、绿茶)治疗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孙桂菊等(2003)研究了枸杞多糖的茶多糖混合物对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对糖尿病症状相关指标的影响,认为该混合物能增加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肝糖原储备,降低血糖水平。
茶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是比较全面的。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茶叶提取物和活性成分,如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等。但对于哪种成分效果最好,是单一成分还是复合成分,不同茶叶中的同一种降血糖活性成分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效,经过后发酵工艺的茶叶是否产生了不同于其他茶叶的新的降血糖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笔者认为,今后有必要对上述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茶叶中开发出优质、安全的降血糖药物,不仅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也能为茶叶资源的充分利用找到新的出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