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老茶(茶是越老越好吗)
- 茶百科
- 用户投稿
- 2025-04-07 15:26:27
以前说到老茶,直观的反应就是普洱茶。近二十年来,普洱茶已经成为中国茶界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彻底改变了“重新”的传统观念。老茶的盛行从普洱茶、红茶蔓延到乌龙茶、红茶、白茶,甚至绿茶、黄茶也开始出现。
“老茶”这一概念因其诸多不确定性和无参照标准,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无休止的批判”和“一生的烦恼”。
老茶受追捧,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就老茶本身的品鉴价值而言,老茶的贮存年份、干茶的活性、冲泡后的陈香味,给饮者与“新”茶完全不同的感受,让他们体会到时间沉淀的艺术。老茶具有收藏价值,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盈利点。再者,老茶的流行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茶、了解茶、品茶,这无疑促进了茶叶消费的增长。
“茶,越放越有内容;老了,会有味道的。”很多饮者认为这就是老茶的魅力。当老茶的年份无法科学准确的鉴定,老茶的质量也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真假老茶充斥市场的时候,老茶的命运就开始了。不管是什么茶,只要和“老”字联系在一起,就直接等于“贵”。原因很简单。时间是无价的。如今市场上的老茶,一般只和“年份”、“价格”、“传说”三个关键词有关。至于“年份”,绝大多数消费者只能从包装和口感上辨别,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品尝老茶。一些无良的厂家和商家正是抓住了这种消费心理,故意把树龄短的新茶贴上老茶的标签,或者把新茶和老茶混在一起,以此来弥补。更有甚者采用了“湿仓造假”的造假方法,将普洱生茶存放在通风不良、湿度大的地窖中,容易因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而加速茶叶的陈化。这种方法被成功地复制到乌龙茶和白茶中。而人工“加速陈酿”的老茶,会失去原有的风味,只剩下单薄的老味和发酵味,喝起来很不舒服。
对于饮茶者来说,老茶的出现也使得对茶的年份和价格的关注度远远高于茶本身的品质,一味地给茶添加难以捉摸的“陈韵”和“老味”,而忽略了茶本身的品质。就连原本“新派”的绿茶、黄茶,要想出名也要冠以“老派”的名号。他们完全抛弃了中国六大茶的不同特色和魅力,单纯追求同一种饮用标准。时间的沉淀固然可以让一款茶散发出不一样的风格,但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新茶从萌芽到开放,并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同样期待吗?
更可怕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老茶“传说”,它被有意无意地标榜为一种传统文化。翻阅中国茶史,没有提倡喝老茶的先例。历代茶店都以“新茶上市”为主,老茶一般只出现在以下两种情况:剩余的卖不出去的老茶要和新茶混在一起卖;边牧和藏民喝的红茶和普洱茶,由于路途和时间的关系,会变老。如今,全民收茶、喝老茶的现象随着普洱茶的流行而兴起。时髦的说法是“后现代茶文化”。文化涵盖的不仅仅是历史,喝老茶不一定和文化有关。
今天的好茶,就是未来的老茶。

生态好。“没有好的生态,种不出好茶。”好茶首先产于好产区,风景优美,云雾幽深,远离污染;茶叶良好的生长环境有一些生态标准,如海拔、温度、空气等。相对较高的海拔可以为茶叶生长提供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蒸腾作用强,增强了茶叶的新陈代谢,产生更丰富的芳香物质。现在还在开荒、破坏环境,到处种茶树,一味追求大面积、高产量作为产业发展方向的产茶区的茶青,只能沦为各种明星茶品的原料。它的价值是什么?
做工不错。俗话说“采之即精”,从茶叶原料的老嫩标准、采摘时间以及制茶者采用的最适合的茶叶加工方法来看,是茶叶能否成为好茶的关键。各种加工工艺都是针对茶叶的苦、麻、涩、酸、辣等不良口感,采用“最适宜”的工艺进行改良,既方便了茶叶的储存和运输,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叶的自然香气、色泽和条索,弥补了茶叶的口感缺陷,也在茶叶的口感、有效成分和未来时间之间寻求了新的配置平衡。以岩茶为例。如果在制作过程中不够绿,火力不足,一两年后就会变绿或者变味。这茶还能有陈方价值吗?
所以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储存,有的茶适合现喝,有的茶适合储存几年再喝。
质量好。适合储存成老茶的茶叶品质必须是上乘的,否则若干年后在色、香、味、形等方面都会极为逊色。一种没有明显香气,茶味较淡,没有甜味,连续几道不起伏的茶。即使适当的拿到陈方五十年,茶味依然会是这样,不会有香、鲜、醇、层次分明的香气和滋味等品尝感受。
并不是所有的优质茶都适合作为老茶保存。绿茶的品质特点是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物质等。后期没有微生物参与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活性物质越来越少。而红茶中所含的活性物质已经被完全氧化,微生物能转化的物质很少,陈化也没用。
良好的存储。老茶储存有严格的温湿度标准和卫生条件,茶叶容易发臭。如果存放的地方有什么异味,就会钻到茶叶里,喝起来一股臭味。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好,霉斑,馊味等。也会出现在老茶上,看着就不敢开始泡。中国太大了,南北温差,东西海拔差直接决定了茶叶储藏的结果。与其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花在如何鉴别老茶,一次次“交学费”上,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存一些十年二十年都能安心的老茶。
好市场。老茶的频繁炒作是消费者缺乏理性消费的表现,也是中国人“逢涨必买”心理的反映。再贵的茶,最终目的都是“喝”。其实很多条条框框的收藏理念未必合理,甚至是商业炒作的噱头。如果市场释放出一些需求信号,有些品种自然会升温,但可能达不到口味标准。真正的老茶,注定是稀贵的,所以只能是少数人的消费品。普通消费者不需要跟风,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理性的消费理念可以避免“老茶”成为商场里昙花一现的牺牲品。
老茶热既是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市场的变化,我们的感知很难不受这个纷乱复杂的世界的影响。保持自我丰富的感官知觉和理性的思考判断是多么难得。老茶不一定好,好茶才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